夕露沾我衣,衣沾不足惜,寧為蘭摧玉折,不做蕭敷艾榮。
提起民國時代的才女們,人們第一想到的可能是聰慧溫婉的林徽因,也可能是貌美擅交的陸小曼,又或是命運多舛的蕭紅,而提起丁玲這個名字,大多數人的印象一定是模糊的。
歷史對與丁玲的記載,也只是一個著名的作家而已,可實則不然,如果仔細解讀丁玲的故事就會發現,丁玲的一生,堪比一部反侵略的鬥爭史,比起以上幾人不予多讓。
屢遭迫害,以筆為戈丁玲出生於1904年的10月12日,原名蔣偉,畢業於上海大學中國文學系,是我國偉大的作家、社會活動家,丁玲的一生過得並不好,在她的前半生中,她先後遭到了國民政府特務的軟禁、Z傾路線破壞,等一系列的迫害。
不過幸運的是,當時的丁玲影響巨大,國民黨特務沒敢殺了她,相比於老舍等人,丁玲身上的冤假錯案在晚年得以被平反,並連續出版了《魍魎世界》等著作,在丁玲沉冤得雪的那一刻,相比於他人的喜極而泣,丁玲的反應卻十分平靜,只是淡淡的說了句:「我配得上我所受的苦難」。
丁玲的一生,也是鬥士的一生,戰爭時期,面對侵略者的鐵蹄肆虐,丁玲只身前往延安,成為了第一個到達延安的文人,為陝甘寧根據地的文化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,丁玲以筆為戈,把自己武裝成反侵略鬥爭的戰士,將筆當成了自己的武器,而丁玲的書,更可以看作是一部,我國反侵略的鬥爭史。飛蛾撲火,非死不止說起民國時期的文人們,不得不說的就是他們的感情史,才子佳人們的感情史,就像一個輪迴一般,丁玲自然也是輪迴中的一員,縱觀丁玲一生的感情經歷,最讓人難以言喻的應該就是她和胡也頻、馮雪峰之間的「三人行」了。
丁玲第一段感情中的主人公叫做胡也頻,1924年,20歲的丁玲在北大旁聽之時認識了《京報》的副刊編輯胡也頻,一開始的丁玲對胡也頻的印象並不深,可胡也頻卻不,當他第一眼看到丁玲之時,就被這個女生所深深地吸引。
後來,丁玲了弟弟不幸夭折,丁玲傷心不已,獨自還鄉,胡也頻聞訊,與朋友借錢買了開往湖南的火車票,當疲憊的胡也頻來到丁玲身邊時,丁玲終於被胡也頻的行為所感動,毫無戀愛準備的丁玲與胡也頻爽爽的墜入了愛河,之後兩人結伴返回了北平。
1925年,丁玲為了學習日語,再次來到北大旁聽,結識了馮雪峰,與初見胡也頻一樣,此時的馮雪峰雖然才高八斗,可打扮卻十分老土,始於顏值,陷於才華,隨著二人的接觸學識豐富的馮雪峰讓丁玲為之傾倒,深深地愛上了他,可此時,她與胡也頻早就開始同居了。
此時的丁玲,提出了一個十分驚世駭俗的提議,那就是三個人一起生活,這個讓常人看起來有些痴人說夢的想法,馮胡二人竟然同意了,之後的三人共同生活了一段時間,可愛情本身就是自私的,三個人的親密關係註定無法長久,最終,胡也頻因難以忍受而離開,自此,這段三人行的愛情鬧劇徹底告終。
不喜名利,主動放棄上億房產丁玲的一生只有文學,如今的北京,一套房的價格就要上千萬,這還不是中心地段的房產,而一套四合院的價格更是天價,過億的價格毫不誇張,然而,面對這上億的房產,丁玲卻是看都沒看,就放棄了。
1984年,丁玲的錯案被全部平反,而她此時唯一的願望,就是能有一個專心寫作的地方,於是她想到了自己在北京的那套四合院,哪裡有著她青春的回憶,以及遠離塵世的寂靜,應該是一個專心寫作的好去處。
然而,當丁玲踏入四合院的大門後,眼前的場景卻與她所想的大不相同,原本寂寥空曠的四合院,此時卻住滿了人,並且公共區域十分混亂,人聲鼎沸,四合院中的人是在丁玲受迫害被關押之時住進來的,丁玲見狀也明白了,此處早已不適合她寫作,於是轉身離開。
其實,丁玲不是不願意收回房子,但此時的居民已經住了進去,甚至已經划出了各自的區域,此時讓他們搬走肯定是不樂意,而收回房子所需要走的手續十分繁瑣,甚至東奔西走,浪費時間,而在丁玲的眼中,寫作是此時最重要的事,她又怎會將自己寶貴的時間及精力放在這些事上呢?閑於先生話身事,喜于山村田野間也許是丁玲的一生屢遭破壞,所以她讓世俗看的十分透徹,對她來說,一生已經如此之艱難,而她卻不能被困難所打倒,經歷了一系列艱難險阻,她更加懂得了生命的可貴,蘇聯作家奧斯特洛夫斯基的著作《鋼鐵是怎樣練成的》書里,曾有著這樣的一句話,「人最寶貴的是生命,每個人的生命只有一次」。
丁玲也是如此,或許,她的生命已經走上了倒計時,而她所能做的,只有堅持熱愛,熱愛生活,熱愛寫作,熱愛生命中的一切事物。1986年3月4日,著名作家丁玲逝世於北京福多巷的家中,享年82歲。
小結對於丁玲而言,她沒有林徽因的聰慧,也沒有陸小曼的美貌,然而,林徽因的下半生生輾轉反側、身無餘財,陸小曼在床榻之上結束了自己的生命,反觀丁玲,她不僅堅持做了她所熱愛的事,更是將人生的價值發揮到了極致。
只求生於田野,追求一生之所愛,而不為五斗米折腰,淡泊名利的背後,是那顆超乎常人,熱愛萬物,百鍊成鋼的內心,丁玲毫無疑問,可以被稱為是一個「大寫的人」。兩耳不聞窗外事,一心只讀聖賢書,用來形容丁玲的生活,應該是再適合不過了。
聰慧不及林徽因,貌美不如陸小曼,卻甘願放棄上億房產,讓與他人
夕露沾我衣,衣沾不足惜,寧為蘭摧玉折,不做蕭敷艾榮。
提起民國時代的才女們,人們第一想到的可能是聰慧溫婉的林徽因,也可能是貌美擅交的陸小曼,又或是命運多舛的蕭紅,而提起丁玲這個名字,大多數人的印象一定是模糊的。
歷史對與丁玲的記載,也只是一個著名的作家而已,可實則不然,如果仔細解讀丁玲的故事就會發現,丁玲的一生,堪比一部反侵略的鬥爭史,比起以上幾人不予多讓。
屢遭迫害,以筆為戈
丁玲出生於1904年的10月12日,原名蔣偉,畢業於上海大學中國文學系,是我國偉大的作家、社會活動家,丁玲的一生過得並不好,在她的前半生中,她先後遭到了國民政府特務的軟禁、Z傾路線破壞,等一系列的迫害。
不過幸運的是,當時的丁玲影響巨大,國民黨特務沒敢殺了她,相比於老舍等人,丁玲身上的冤假錯案在晚年得以被平反,並連續出版了《魍魎世界》等著作,在丁玲沉冤得雪的那一刻,相比於他人的喜極而泣,丁玲的反應卻十分平靜,只是淡淡的說了句:「我配得上我所受的苦難」。
丁玲的一生,也是鬥士的一生,戰爭時期,面對侵略者的鐵蹄肆虐,丁玲只身前往延安,成為了第一個到達延安的文人,為陝甘寧根據地的文化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,丁玲以筆為戈,把自己武裝成反侵略鬥爭的戰士,將筆當成了自己的武器,而丁玲的書,更可以看作是一部,我國反侵略的鬥爭史。
飛蛾撲火,非死不止
說起民國時期的文人們,不得不說的就是他們的感情史,才子佳人們的感情史,就像一個輪迴一般,丁玲自然也是輪迴中的一員,縱觀丁玲一生的感情經歷,最讓人難以言喻的應該就是她和胡也頻、馮雪峰之間的「三人行」了。
丁玲第一段感情中的主人公叫做胡也頻,1924年,20歲的丁玲在北大旁聽之時認識了《京報》的副刊編輯胡也頻,一開始的丁玲對胡也頻的印象並不深,可胡也頻卻不,當他第一眼看到丁玲之時,就被這個女生所深深地吸引。
後來,丁玲了弟弟不幸夭折,丁玲傷心不已,獨自還鄉,胡也頻聞訊,與朋友借錢買了開往湖南的火車票,當疲憊的胡也頻來到丁玲身邊時,丁玲終於被胡也頻的行為所感動,毫無戀愛準備的丁玲與胡也頻爽爽的墜入了愛河,之後兩人結伴返回了北平。
1925年,丁玲為了學習日語,再次來到北大旁聽,結識了馮雪峰,與初見胡也頻一樣,此時的馮雪峰雖然才高八斗,可打扮卻十分老土,始於顏值,陷於才華,隨著二人的接觸學識豐富的馮雪峰讓丁玲為之傾倒,深深地愛上了他,可此時,她與胡也頻早就開始同居了。
此時的丁玲,提出了一個十分驚世駭俗的提議,那就是三個人一起生活,這個讓常人看起來有些痴人說夢的想法,馮胡二人竟然同意了,之後的三人共同生活了一段時間,可愛情本身就是自私的,三個人的親密關係註定無法長久,最終,胡也頻因難以忍受而離開,自此,這段三人行的愛情鬧劇徹底告終。
不喜名利,主動放棄上億房產
丁玲的一生只有文學,如今的北京,一套房的價格就要上千萬,這還不是中心地段的房產,而一套四合院的價格更是天價,過億的價格毫不誇張,然而,面對這上億的房產,丁玲卻是看都沒看,就放棄了。
1984年,丁玲的錯案被全部平反,而她此時唯一的願望,就是能有一個專心寫作的地方,於是她想到了自己在北京的那套四合院,哪裡有著她青春的回憶,以及遠離塵世的寂靜,應該是一個專心寫作的好去處。
然而,當丁玲踏入四合院的大門後,眼前的場景卻與她所想的大不相同,原本寂寥空曠的四合院,此時卻住滿了人,並且公共區域十分混亂,人聲鼎沸,四合院中的人是在丁玲受迫害被關押之時住進來的,丁玲見狀也明白了,此處早已不適合她寫作,於是轉身離開。
其實,丁玲不是不願意收回房子,但此時的居民已經住了進去,甚至已經划出了各自的區域,此時讓他們搬走肯定是不樂意,而收回房子所需要走的手續十分繁瑣,甚至東奔西走,浪費時間,而在丁玲的眼中,寫作是此時最重要的事,她又怎會將自己寶貴的時間及精力放在這些事上呢?
閑於先生話身事,喜于山村田野間
也許是丁玲的一生屢遭破壞,所以她讓世俗看的十分透徹,對她來說,一生已經如此之艱難,而她卻不能被困難所打倒,經歷了一系列艱難險阻,她更加懂得了生命的可貴,蘇聯作家奧斯特洛夫斯基的著作《鋼鐵是怎樣練成的》書里,曾有著這樣的一句話,「人最寶貴的是生命,每個人的生命只有一次」。
丁玲也是如此,或許,她的生命已經走上了倒計時,而她所能做的,只有堅持熱愛,熱愛生活,熱愛寫作,熱愛生命中的一切事物。1986年3月4日,著名作家丁玲逝世於北京福多巷的家中,享年82歲。
小結
對於丁玲而言,她沒有林徽因的聰慧,也沒有陸小曼的美貌,然而,林徽因的下半生生輾轉反側、身無餘財,陸小曼在床榻之上結束了自己的生命,反觀丁玲,她不僅堅持做了她所熱愛的事,更是將人生的價值發揮到了極致。
只求生於田野,追求一生之所愛,而不為五斗米折腰,淡泊名利的背後,是那顆超乎常人,熱愛萬物,百鍊成鋼的內心,丁玲毫無疑問,可以被稱為是一個「大寫的人」。兩耳不聞窗外事,一心只讀聖賢書,用來形容丁玲的生活,應該是再適合不過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