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之前部落哥分享的文章中,有提到泡菜國興起去漢字化運動後陷入了尷尬境地。今天我們就來仔細說說,泡菜國的去字漢化運動到底是個什麼情況。
泡菜國的歷史,作為被國產歷史劇荼毒過的國人應該都耳聞一二。泡菜國自古以來就是種花家的附屬國,年年都要朝貢、進獻的那種。不過古代不叫泡菜國,百濟、高句麗、新羅、高麗都是它的曾用名。
要研究泡菜國去漢字化運動的前提是,先了解漢字是怎麼傳播到泡菜國的。15世紀對於韓國的文化發展史來說,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分水嶺。15世紀以前的韓國是沒有自己的文字的!所有需要記錄的歷史、文化、傳統等等,使用的都是漢字。這是怎麼一回事呢?
在古朝鮮時期,漢字的儒家文化就通過商人傳播到了朝鮮半島。再後來,新羅統一朝鮮半島後,新上任的老大跟唐朝處的好。所以與唐朝的政治、經濟、教育往來更加積極和繁榮,不斷派遣留學生赴唐求學,在9世紀時達到高峰。而且還不是什麼人都能到種花家學習,必須是貴族的子弟才行。學習了漢字的貴族子弟,又正是掌握了泡菜國命脈的一群人。所以很長一段時間裡,漢字在泡菜國都處於C位。
但是,15世紀以後,明朝的國力開始走下坡路,泡菜國就開始蠢蠢欲動了。朝鮮王朝的第四代大王、韓國國民永遠的偶像——世宗大王,讓鄭麟趾、申叔舟、崔恆、成三問等一批優秀學者,從朝鮮語的音韻和一些外國文字的外形上出發,創造自己的文字。也就是1443年公布的朝鮮文字——「訓民正音」(即朝鮮諺文),意為「教百姓以正確字音」,是典型的表音文字。
但是,君主想做沒用啊,貴族大佬不支持。大佬們認為捨棄漢字就是捨棄中華文明,泡菜國會再次變成蠻夷之邦。泡菜國的「優良傳統」就是,君主總是受世家貴族的挾制。這場去漢字化的運動就這樣擱淺了,但「訓民正音」的發布,代表著去漢字化的運動的基礎已經打好,等待的只是一個合適的契機。
後來,在二戰之後,當時的泡菜國領導人李承晚推行了廢除漢字的政策。這次去漢字化的運動最突出的成果,就是把官方文字全部由漢字變成了諺文。這個原因嘛,應該和被霓虹國殖民統治長達半個世紀有關,畢竟霓虹國的文字在那時很多都是漢字,這算是殃及池魚?
到了朴正熙時代,這位帶著泡菜國衝進「亞洲四小龍」的領導人,開始從根源上清除漢文化對泡菜國的影響,進行徹底的去漢字化運動。他禁止中小學生學習漢字,將泡菜國的首都漢城改名為首爾。他認為漢城,一聽就是中國人的城市,一定要廢掉。就這樣,短短几十年的時間裡,泡菜國的年輕人幾乎完全脫離了漢字。
很快,泡菜國人發現自己寫的史書自己居然看不懂了,古代書籍全部都是漢字,而年輕一代根本不曾接觸漢字。學歷史的韓國大學生紛紛哭暈在圖書館,所以很快又發起了反對韓語文字的遊行。嗯。。。彷彿反對建信號基站,沒信號後打不出電話又罵天罵地的沙雕既視感。
迫不得已,泡菜國就把漢字列入了「選修課」,但是這畢竟不是強制性的。就像現在我們大學裡的選修課一樣,摸摸你的良心,難道你那時候不是60分求過嗎?所以這一措施實際上並沒有什麼鬼用。
現在去韓國旅遊,還是能看到很多用漢字命名的名勝古迹,還有博物館裡展覽的各種史書子集。很多歷史文物種花家看得懂,說得出一二,泡菜國人自己卻雲里霧裡。
泡菜國的去漢字化運功,固然有其歷史原因,是歷史的必然結果。但擺在面前的事實,也不得不承認去漢字化運動,使泡菜國的歷史和文化都遭到了割裂,這是一場自毀式的文化滅亡運動。至於泡菜國今後會不會重新拾起漢字,這誰知道呢?反正也不關我種花家的事。
廢除漢字數十年後,韓國人如今為何後悔了……
在之前部落哥分享的文章中,有提到泡菜國興起去漢字化運動後陷入了尷尬境地。今天我們就來仔細說說,泡菜國的去字漢化運動到底是個什麼情況。
泡菜國的歷史,作為被國產歷史劇荼毒過的國人應該都耳聞一二。泡菜國自古以來就是種花家的附屬國,年年都要朝貢、進獻的那種。不過古代不叫泡菜國,百濟、高句麗、新羅、高麗都是它的曾用名。
要研究泡菜國去漢字化運動的前提是,先了解漢字是怎麼傳播到泡菜國的。15世紀對於韓國的文化發展史來說,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分水嶺。15世紀以前的韓國是沒有自己的文字的!所有需要記錄的歷史、文化、傳統等等,使用的都是漢字。這是怎麼一回事呢?
在古朝鮮時期,漢字的儒家文化就通過商人傳播到了朝鮮半島。再後來,新羅統一朝鮮半島後,新上任的老大跟唐朝處的好。所以與唐朝的政治、經濟、教育往來更加積極和繁榮,不斷派遣留學生赴唐求學,在9世紀時達到高峰。而且還不是什麼人都能到種花家學習,必須是貴族的子弟才行。學習了漢字的貴族子弟,又正是掌握了泡菜國命脈的一群人。所以很長一段時間裡,漢字在泡菜國都處於C位。
但是,15世紀以後,明朝的國力開始走下坡路,泡菜國就開始蠢蠢欲動了。朝鮮王朝的第四代大王、韓國國民永遠的偶像——世宗大王,讓鄭麟趾、申叔舟、崔恆、成三問等一批優秀學者,從朝鮮語的音韻和一些外國文字的外形上出發,創造自己的文字。也就是1443年公布的朝鮮文字——「訓民正音」(即朝鮮諺文),意為「教百姓以正確字音」,是典型的表音文字。
但是,君主想做沒用啊,貴族大佬不支持。大佬們認為捨棄漢字就是捨棄中華文明,泡菜國會再次變成蠻夷之邦。泡菜國的「優良傳統」就是,君主總是受世家貴族的挾制。這場去漢字化的運動就這樣擱淺了,但「訓民正音」的發布,代表著去漢字化的運動的基礎已經打好,等待的只是一個合適的契機。
後來,在二戰之後,當時的泡菜國領導人李承晚推行了廢除漢字的政策。這次去漢字化的運動最突出的成果,就是把官方文字全部由漢字變成了諺文。這個原因嘛,應該和被霓虹國殖民統治長達半個世紀有關,畢竟霓虹國的文字在那時很多都是漢字,這算是殃及池魚?
到了朴正熙時代,這位帶著泡菜國衝進「亞洲四小龍」的領導人,開始從根源上清除漢文化對泡菜國的影響,進行徹底的去漢字化運動。他禁止中小學生學習漢字,將泡菜國的首都漢城改名為首爾。他認為漢城,一聽就是中國人的城市,一定要廢掉。就這樣,短短几十年的時間裡,泡菜國的年輕人幾乎完全脫離了漢字。
很快,泡菜國人發現自己寫的史書自己居然看不懂了,古代書籍全部都是漢字,而年輕一代根本不曾接觸漢字。學歷史的韓國大學生紛紛哭暈在圖書館,所以很快又發起了反對韓語文字的遊行。嗯。。。彷彿反對建信號基站,沒信號後打不出電話又罵天罵地的沙雕既視感。
迫不得已,泡菜國就把漢字列入了「選修課」,但是這畢竟不是強制性的。就像現在我們大學裡的選修課一樣,摸摸你的良心,難道你那時候不是60分求過嗎?所以這一措施實際上並沒有什麼鬼用。
現在去韓國旅遊,還是能看到很多用漢字命名的名勝古迹,還有博物館裡展覽的各種史書子集。很多歷史文物種花家看得懂,說得出一二,泡菜國人自己卻雲里霧裡。
泡菜國的去漢字化運功,固然有其歷史原因,是歷史的必然結果。但擺在面前的事實,也不得不承認去漢字化運動,使泡菜國的歷史和文化都遭到了割裂,這是一場自毀式的文化滅亡運動。至於泡菜國今後會不會重新拾起漢字,這誰知道呢?反正也不關我種花家的事。